PRODUCTS THROUGH TRAIN
全國免費客服電話 18539561256 鄭州升達編織袋廠
18539561256 張經理
郵箱:2603571309@qq.com
地址:鄭州**區瑞達路91號
發布人:升達編織袋 發布時間:2025-11-04 09:51:19
化肥編織袋作為農業生產中化肥包裝的核心載體,其制造與裝配流程需兼顧耐用性、密封性與印刷清晰度,以保障化肥儲存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。以下從制造核心環節與裝配關鍵步驟兩方面,展開完整流程解析。
一、化肥編織袋核心制造流程(四大關鍵環節)
化肥編織袋的制造以塑料顆粒為原料,通過 “原料轉化 - 結構成型 - 信息標識 - 結構密封” 的邏輯推進,核心環節包括紡絲、編織、印刷、縫制,各環節技術參數直接決定袋子的物理性能。
1. 紡絲工藝:從塑料顆粒到功能圓絲
紡絲是將高分子材料轉化為可編織纖維的基礎步驟,核心目標是生產出強度達標、直徑均勻的圓絲,常用原料為聚丙烯(PP) (占比超 80%,性價比高、耐候性強)或聚乙烯(PE) (低溫韌性好,適合寒冷地區)。
原料預處理:先將塑料顆粒篩選除雜(去除粉塵、雜質顆粒),再通過干燥機控制含水率(≤0.5%,避免熔融時產生氣泡影響絲體質量);
熱熔擠出:干燥后的顆粒送入紡絲機熱熔倉,在 180-220℃(PP)或 160-200℃(PE)溫度下熔融,熔融塑料經擠出機螺桿加壓,通過模頭的環形噴孔(孔徑 0.2-0.5mm)擠出,形成連續的管狀薄膜;
拉伸定型:管狀薄膜經冷卻輥(溫度 20-30℃)快速冷卻固化,再通過牽引機以 2-5 倍的拉伸比縱向拉伸,使分子鏈定向排列,提升強度,*后切割成寬度均勻的扁絲(或直接拉成圓絲),經卷繞機收卷備用;
質量控制:通過在線測徑儀監控絲徑偏差(≤±0.05mm),斷裂強度需≥30N/tex(確保編織后承重能力),斷裂伸長率控制在 15%-30%(避免過脆或過軟)。
2. 編織工藝:從單絲到編織布基材
編織環節通過經緯絲交織,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強度的編織布,是決定袋子抗撕裂、抗沖擊性能的關鍵。
設備準備:采用圓織機(常用 4 梭、6 梭、8 梭機型,梭數越多,編織密度越高),先將紡絲環節產出的扁絲(或圓絲)分別作為經絲和緯絲,經絲通過經軸架均勻排列(經絲數量根據袋子寬度而定,如 50cm 寬袋子需經絲 80-100 根),緯絲裝在梭子上;
交織編織:啟動圓織機后,梭子圍繞經絲做圓周運動,緯絲與經絲按 “一上一下” 或 “二上一下” 的編織規律交織,形成管狀編織布(無縫)或平幅編織布(后續需焊接側邊);
參數調控:根據化肥包裝需求(如 50kg 化肥袋需較高強度),調整編織密度(常用 10×10 根 / 英寸 - 12×12 根 / 英寸),網孔大小控制在 1-3mm(防止漏料,同時保證透氣性),通過張力控制器穩定經緯絲張力(張力偏差≤±5%),避免編織布起皺或絲體斷裂;
收卷裁切:編織布經牽引輥輸送至收卷機,收卷成直徑 1-1.5m 的布卷,若為平幅編織布,需通過裁切機將邊緣修剪整齊,確保寬度偏差≤±1cm。
3. 印刷工藝:從空白布到信息標識袋
印刷環節需在編織布表面印上化肥品牌、型號、重量、警示語(如 “防潮、防暴曬”)、生產廠家等信息,既要清晰耐磨,又要符合環保標準(避免油墨遷移污染化肥)。
印刷方式:主流采用柔性版印刷(適配編織布表面不平整的特性,印刷精度高,速度快,適合批量生產),部分小批量訂單采用絲網印刷;
油墨選擇:使用聚烯烴專用油墨(與 PP/PE 材質附著力強),需符合 GB 4806.1-2016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》(即使間接接觸化肥,也需避免有害物質釋放),油墨固含量控制在 30%-50%(確保遮蓋力,同時避免干燥后開裂);
印刷流程:先將編織布固定在印刷機放卷架上,通過導輥平整輸送至印刷工位,印版滾筒(表面雕刻圖案文字)蘸取油墨后,將圖案轉移至編織布表面,再經烘干裝置(溫度 60-80℃,風速 1-2m/s)烘干油墨,*后收卷;
質量檢查:印刷后需檢查圖案清晰度(無缺筆、模糊)、套色 accuracy(偏差≤0.5mm)、附著力(用 3M 膠帶粘貼后撕扯,油墨脫落面積≤5%)。
4. 縫制工藝:從編織布到成型袋體
縫制是將印刷后的編織布加工成具有開口和底部的袋體,需保證接縫強度,避免裝化肥后破裂,常用縫制方式根據袋型差異分為三類:
底縫工藝:針對開口袋(頂部開口,底部密封),將編織布裁切成矩形,對折后(印刷面朝外),用工業縫紉機(常用 GK35-2 型)以雙線鏈式針跡縫制底部,針距控制在 3-4 針 /cm(針距過稀易漏料,過密易斷裂),縫線采用高強度滌綸線(斷裂強度≥50N);
熱合工藝:針對無縫袋(如閥口袋),通過熱合機將編織布邊緣加熱至熔融狀態(溫度 180-200℃),加壓貼合形成密封縫,熱合寬度≥5mm(確保密封性),適合需要防潮的化肥包裝;
背心袋縫制:針對手提式化肥袋(小規格,如 5kg),在袋體兩側縫制手提帶(材質與袋體一致,寬度≥2cm),手提帶與袋體的縫合處需加固(多縫 3-5 針),避免手提時斷裂。
二、化肥編織袋裝配流程(三大核心步驟)
制造完成的袋體需通過裝配流程,進一步優化使用便利性,滿足化肥包裝、儲存、運輸的實際需求,核心步驟包括切割、拉繩裝配、成品包裝。
1. 切割工藝:標準化尺寸加工
根據化肥包裝規格(如 50kg、25kg、10kg),將連續的編織布(或成型袋體)切割成統一尺寸,確保后續裝配與使用的一致性。
設備選擇:批量生產采用自動電腦切割機(如 XC-1200 型,切割速度 10-15m/min,精度 ±0.5mm),可預設尺寸參數(長度、寬度),自動送料、切割、收料;小批量或特殊尺寸采用人工切割機(配合鋼尺定位,切割后需修剪毛邊);
切割要求:切割面需平整(無毛刺、絲頭外露),尺寸偏差≤±1cm(如 50kg 化肥袋常用尺寸:長 90cm× 寬 55cm,誤差需控制在范圍內),同時避免切割時損傷印刷圖案(需將印刷面朝上,避開圖案區域固定);
廢料處理:切割產生的邊角料(占比約 3%-5%)需集中收集,粉碎后可重新作為紡絲原料(需符合環保要求,雜質含量≤1%),實現資源循環。
2. 拉繩裝配工藝:提升使用便利性
部分化肥編織袋(如敞口式袋)需裝配拉繩,方便封口(防止運輸過程中化肥灑落),拉繩材質與裝配方式需匹配袋子用途。
拉繩選擇:常用滌綸拉繩(直徑 2-3mm,斷裂強度≥80N)或 PP 拉繩(成本低,適合輕量包裝),顏色可與袋體匹配(如紅色、黑色,提升辨識度);
裝配流程:采用自動拉繩裝配機(如 LS-800 型),先在袋體開口邊緣打孔(孔徑 3-4mm,孔距 5-8cm),再將拉繩穿過孔位,兩端打結固定(結扣長度≥10mm,防止脫落);人工裝配時,需用打孔器手動打孔,拉繩穿過後用縫紉機加固打結處;
質量要求:拉繩裝配后需平整(無扭曲、卡頓),拉動時順暢(無卡孔現象),打結處需牢固(承受 50N 拉力時無松動),確保用戶能輕松封口。
3. 成品包裝工藝:保障儲存與運輸安全
裝配完成的化肥編織袋需進行成品包裝,防止儲存時受潮、沾污,同時方便批量運輸至化肥生產廠家。
包裝方式:采用 “內塑外編” 或純塑料膜包裝,單包數量根據袋型而定(如 50kg 袋每包 20-25 個,10kg 袋每包 50 個),包裝膜選用 PE 薄膜(厚度 0.05-0.08mm,具有防水性);
包裝流程:將成品袋整齊堆疊(印刷面朝上,避免摩擦損傷圖案),放入包裝膜中,通過熱收縮包裝機(溫度 120-150℃)使包裝膜收縮貼合,或用膠帶密封包裝膜開口;部分高端產品采用紙箱包裝(內墊防潮紙,適合出口或長途運輸);
標識與儲存:包裝外需貼標簽,標注產品規格(尺寸、承重)、數量、生產日期、批次號,儲存時需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倉庫(溫度≤35℃,相對濕度≤60%),避免陽光直射(防止塑料老化),堆疊高度≤5 層(避免底層袋子受壓變形)。
三、流程優化與質量管控要點
隨著化肥包裝對環保、輕量化、高強度的需求提升,編織袋制造與裝配流程也在不斷升級:
材料升級:采用生物降解 PP 顆粒(可在自然環境中降解,減少白色污染),或在紡絲時添加抗老化劑(延長袋子使用壽命,適合戶外儲存);
自動化提升:引入 “紡絲 - 編織 - 印刷 - 縫制” 一體化生產線(如德國布魯克納生產線),減少人工干預,將生產效率提升 30% 以上,同時降低尺寸偏差;
質量檢測:在每個環節設置檢測節點(如紡絲后測絲徑、編織后測撕裂強度、縫制后測接縫強度),成品需通過跌落測試(裝滿 50kg 模擬物,從 1.2m 高度跌落,無破裂漏料)、拉力測試(袋口承受 200N 拉力,無撕裂),確保符合 GB/T 8946-2013《塑料編織袋通用技術要求》。
通過標準化的制造與裝配流程,化肥編織袋可實現 “承重強、密封好、易使用” 的核心需求,為化肥產業的高效運轉提供可靠包裝保障。

上一篇:肥料編織袋的切割工藝是怎樣的?
下一篇:怎樣防止塑料編織袋發生彎曲